查看原文
其他

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做到“广谱式”“精准化”“适时化”

中国双创 2023-08-18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依然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须通过多元供给、质量提升、结构升级、观念更新、环境优化等举措,提质增效,提振信心。




供需失衡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


扩大就业岗位供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确保宏观就业总体稳定的根本前提。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再加上归国留学生和往届未就业学生,实际就业人数总量在1000万人以上。可以预测,明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将会更加庞大。长远来看,发展经济、扩大岗位供应仍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源头活水、根本举措。为此,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减负稳岗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张力,深挖岗位供应潜力、拓展就业新空间依然迫在眉睫


1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招聘规模


疫情暴露出我们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在保持扩大特殊急需专业招生规模基础上,各部门还需要增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的政策吸引力。

2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扩大以创促就效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扩大了就业岗位。疫情期间,国家在创新创业激励上用足了政策,解决了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经济“细胞”的活力。今后,高校要在政策牵引下,系统化建设“内合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教育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3

鼓励更多形式的灵活就业


疫情期间,《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肯定了“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灵活就业降低了就业门槛,丰富了就业市场,让更多受疫情影响闲置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今后,各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招聘信息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中介对接等扶持力度,让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专业素养不高、胜任力不强是影响就业的

重要因素


就业是一种市场行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胜出。当下,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毕业生的胜任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待存在差距,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借教育评价改革的东风,主动顺应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探索完善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以出口决定入口为专业设置杠杆,设计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体制机制、评价方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创新性。

2

突出特色培养,避免同质化


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社会需求旺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匮乏,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症结所在。高校要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准确把握00后学生群体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凝练培养特色,孕育独门绝技,扩大就业竞争优势。

3

开办适应新兴行业的新专业


疫情对传统服务业的影响较大,却使平台化特征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如网络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拓展了就业空间,成为就业市场的缓冲器。未来,高校要以市场为准,紧跟行业发展,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出符合新行业、新兴领域要求的新型人才。


引导合理就业,高校这样做


观念性障碍一直是就业率低的重要因素,职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意愿不切实际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目前,大学毕业生主体为95后,不少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和学生在心理上对未来期望过高,一定程度上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

进行“广谱式”课程引导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课程时,除了传授就业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使“先就业后择业”“先有位再有为”的观念根植于心。

2

“精准化”咨询指导


高校要探索开展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借助职业能力测验,结合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业等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人职匹配。

3

“适时化”因势利导


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日趋理性,个人需求和国家导向越趋一致,同心共向。数据显示,新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越来越有吸引力;应征入伍、基层就业比例明显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增多。高校要实时结合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行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


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科学保障。过去,一些单位的“唯名校”“唯学历”“唯性别”等招聘行为将许多优秀学子拒之门外,严重影响了就业公平。疫情期间,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改变了人才“高消费”状况,按照岗位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了招考条件和学历层次要求,不设置限制性条件,同等对待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这为营造选人用人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要加快布局网络双选会、线上签约、远程咨询指导等便民举措,使网上“一站式”就业成为常态,早日实现用人单位—毕业生—高校之间的无缝快速对接。








  往 / 期 / 推 / 荐 


深化创新创业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附官网)

五一 | 劳动节

【原创】中国双创与顺平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在京发布 女性创业崛起 女性创业更有优势?

发改委引导创投市场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聚焦支持科技创新

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国家发改委: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国家创新体系路线图

河北省顺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双创洽谈合作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

你一定要知道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2017年-2021年)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答记者问

创新引领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引导创投市场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聚焦支持科技创新

《新闻联播》播出六部门联合启动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大有可为

教育部:六大举措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法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

支持创新 资本要保持细心和耐心

关于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的通知

创新创业教育:高教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关于深入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的通知
李潮平在中国双创产教融合农业园区交流会发言
人社部多举措保大学生就业:支持毕业生平台就业
“双创”深远意义还需再理解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
发改委等6部门明确“创业带动就业”路径图 创110万就业机会
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的建议
关于开展“2021年创新中国品牌高峰论坛”创新中国品牌示范企业遴选活动的通知
大动作!14部委联合支持 促进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13个部门联合发文:支持符合条件制造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双创产教融合农业示范园区首场宣讲会成功举行

工信部: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 加快创新绿色发展

@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 14部门发文护航这些人群返乡创业

李潮平在中国双创产教融合农业园区交流会发言

六部门: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新增110万个就业机会

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推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年内示范基地新增110万就业
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共设1349个专业!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人社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培养
未来五年,创新如何改变中国?
大力拓展产学研融合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业伦理教育应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
“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这场委员通道关注教育、创业、芯片……
助力“双创”,“创业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国新办:把创业创新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
创新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工信部:"三道减法""三道加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部出台新政: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来源:光明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